南岭行:韩愈、刘禹锡贬谪处
散文  2016年09月22日  阅读:1435

“无心思北岭,猿鸟莫相撩”(韩愈)

由广州至粤北的连州三个多小时车程,似乎并不远,经过清远市,山渐叠,路多涵洞、山间高架桥,山险路折,所以感觉走了很久。

-

此来粤北,一路最美处当属清远至连州一路所见公路边的山水,山形很似桂林一带的地貌,但我觉得可能比较那里更美,更有特点——衬以冬日的烟雨,湿漉漉绿色——想起苏轼句“江山如画”,其余的词很难形容。岭南画派就受到此山水启发,但我到此觉得山水画是人工的,很难追上自然的鬼斧神工变幻无穷。

-

连州,位于粤北,不通火车、民航,以汽车运输为主,还有一点水路。它位置在南岭的南麓,海拔高,气温低,山上冬寒,与广州的气温差距很大,它与广西、湖南接壤,毗邻广西的贺州,湖南的临武,所以自古有很多外省人来经商。有连江蜿蜒过市区,汇入北江,北江最后与西江汇合,在珠江三角洲入海。

-

今日,偕友人h同游燕喜亭,燕喜亭位于连州市郊,一座中学内,此亭名为唐代韩愈所遗留,公元803年韩愈因上书请免灾民税赋而获罪,被贬为连州治下的阳山县令,在此遇到已经先行贬谪于此的老友王宏忠(王为史部员外郎贬连州司户参军),共游宴此山并记录此事,他留下的的名文《燕喜亭记》中有“吾州之山水甲天下”,以称誉连州的山水之幽之奇。

-

唐代文学家元结、北宋哲学家周敦颐、南宋遭秦桧排挤的主战宰相张浚、南宋学者诗人张拭等,都曾在此一带留迹题诗,并南宋爱国英雄岳飞、清末“变法”名人康有为,也都在征战和游历中到过连州。

-

亭下有一泉塘,塘畔有一幢民国期的旧楼,黄楼三层,掩映与树丛,为抗日战争中广东省府北迁于此时的省长之所。附近正在修建刘禹锡纪念馆(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任连州刺史,曾任在连州4年多),此馆修得好。

-

今日农历十一月十八,为冬至第二日。

午休逛街,见腊味店,腊肠、腊肉——为连州的特产,还有一种瑶族的米酒,都很绝。

*

*

*

2010年12月24日 粤北连州

-

游郊区静福山(宋代称“静福寒林”)、钱江村(古镇、石桥、老巷)、潢川三峡,中遇一景“数峰青”——我个人为之命名的一处野景,取“江上数峰青”古意,为形其山水之相映。连州古城有三个标志:潢川河、慧光塔、巾峰山,此城依山傍水,很有筑城的“风水”。车行沿途多见喀斯特地貌,为广东南部所无。

-

静福山,为古时道家“三十六洞天,七十二福地”的第四十九福地,开辟者为连州人道士廖冲,廖冲,梁时辞官归隐与此山间修行,后传得道升天,时在公元500多年。

-

静福山,附近有荒迹院落,那里建筑的楼房均不错,可整缮一用,或疗养,或文化,旅游等,但均需资金。此山古朴,1938年,曾有数千广州沦陷后的孤儿和孩童,为躲避战火由民国政府安排来此静福山住在道院里,直至1945年,是此山近世一“无量功德”。

-

记录连州的特产:冬笋(地面无,要挖于土下,炒肉最佳)、菜心(广东人非常喜爱的蔬菜,但据说连州的最好,因半山地气温低,故冬日甜)、牛肉干(连州丰阳的最好,古已有之,为瑶乡产)、米酒(天下南方均有米酒,但此处的有不同,色微白透明,30度,好喝)。

-

北宋诗人及书法家黄庭坚,曾因避奸臣蔡京所害,来偏远连州长期隐居,据族谱记载最后没于连州(正史似无记载,未知确否)。

-

黄损,唐末的乱世中由闽入连州,他曾任南汉王的重要官员,后为避祸归隐,遁入道门,黄损的诗:

“一别人间岁月多,

归来人事已消磨。

惟有门前鉴池水,

春风不改旧时波。”

(本诗应为化用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》:“离别家乡岁月多,近来人事半消磨。惟有门前鉴池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” 句,贺知章活了86岁,官至秘书监,也是晚年辞官还乡隐居为道士),据传此诗为黄损隐迹山中修炼32年后,归乡题壁所写。

*

*

*

2010年12月25日 粤北连州

-

连州所见。街头大排档桌子上,筷子的摆法,为横一顺二,大概此古风。早餐喜食一种“长粉”,为大米磨制,蒸熟,加汤汁调料。另一种小吃,称呼“水角”,为米粉饺子,加菜和肉馅,尝了几个并无特别。面条,细切面,加牛肉、或鸡肉、或猪肉几薄片,共煮,加添调料汤汁食之。

-

中午米饭,炒腊味(以腊肉切片,加尖椒、芹菜、与蔬菜共炒),此吃法很“连州”。因为连州是广东北部闻名的“腊肉之乡”。连州饭店的一好,是免费供应所有的餐(包括早餐)粗茶水,早餐还有一项免费,就是喝白米粥,愿此淳朴“古风”永存。

-

1132年,南宋名将岳飞率部平乱途中,各路军马曾汇聚连州,今有建于1943年的“崇岳堂”。(未去)

-

清朝末年,美国在连州已经建有长老会、医院,有传教士带来教育、音乐、体育、医疗,办理女校,有外籍教师。19、20世纪初,随着广州开埠,连州的近现代文化开始开拓,是岭南及广东较早的。

-

连州的巾峰书院,创办于1882年,1902年改新制为中学,

民国初年,连县一会儿桂军,一会儿滇军,一会儿川军,一会儿湘军,很热闹,是各路军阀“争斗”之地。

-

延自抗战时期,随着日军占领广州,省府北迁于隐秘在群山连绵、交通不便处的连县,因许多学校随同前来而繁华,当时有培英中学、女师、广东省文理学院……等。

连州的乡下,有许多明清的近古代民居,很有特点,很好看。

-

腊肉。冬至左右挂晾,此季节制作最佳,此物喜“山之氤氲”。

-

“剡溪若问连州事,

惟有青山画不如“

(唐代刘禹锡在连州时候的赞美,到了此地才觉得诗人所言不虚)

刘禹锡在岭南留下不少诗篇,如《度桂岭歌》《莫瑶歌》《蛮子歌》《连州腊日观莫瑶猎西山》《插田歌》等。

*

*

*

2010年12月26日 粤北 连州

-

阅读几本介绍连州历史、风俗的书,《连州文史》《连州过山瑶》《连州风韵》《连州民俗大观》。想,任何一方的历史,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,不可或缺。连州的有关文字整理得很成系列,堪赞堪学,但还可加细分类整理。

-

路边早饭,小吃铺见乡民早晨就在喝米酒,是为驱寒,村俗,于北湘省同,因粤北冬天天寒。见有小吃炸山芋。早饭均简单,或牛腩面一碗,价格均3——4元。

连州的慧光塔建于南北朝,时间为公元468年。

-

乘车,一路山水鬼斧神工,主要是山,粤北的山之形状不同于广西的山,也不同于贵州的山,但也有其相似处,黄昏斜阳中更见其魅力。以往见过摄影、绘画,但仍觉未能勾勒其神韵,看来,自然永是第一师。

-

傍路芒草叶子长而肥,此南国草叶,高如苇。

-

沿着河沿走,过东桥,见有铁匠烘炉,在打农具,路旁民房低矮,污水很多,似乎无下水,老城的民居条件并不好。小卖店在卖简单几样日用,这里已近郊。

-

夜里淅沥,似落冬雨,朦胧中想起“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落帐。中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。 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,点滴到天明”(宋词人蒋捷的词)

*

*

*

2011年1月6日 粤北 连州

-

人曰,连州物产“三宝”:蜜枣、黄精(中药材)、龙须草(造优质纸张用材)。我以为应还有“白茶”(一种可去火的草,也类似茶,当年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官曾推行,为防瘴疠,此茶其实是一种山上叶子,但味道确与茶近,所以流传下来)但谈到宝,我觉“东陂腊肉”应居其一(东陂,为连州的一个乡,以出产腊肉闻名,陂:音被)。这里的腊肉系列似乎什么都可“腊”,(好像还可腊老鼠),从鸭、到乳猪乳狗(太幼小牲畜,旧习,似不好)直到腊肠、腊蛋……。人说广东南部也产腊肉,但是不如这里的有风味,那是“甜口的”,而这里是“咸口的”,据说很多海外的华人很怀念这里的腊肉,应有道理。

-

老人说,这里的天气很有意思,冬天比广州冷,夏天又比广州热。一年里最好的季节应为阴历的二三月,此时山花迎风,万树嫩芽,虽未经历可以想象其美。

-

抄宋代才子张轼诗(轼,为木字旁,打不出此字),《静福寒林》——

朔风天外来,

寒色方凌冽。

驾严道山游,

苍松隆劲节。

群鹤竟鸣噪,

乱琢青山雪。

羽衣去千年,

高峰挂霜月。

史载,张轼十几岁时候,跟随因力主抗金得罪秦桧的宰相父亲张浚贬到连州,少年的他做过许多诗篇赞美连州,无形中成为“连州山水之美”的最早发现者之一,张轼长大后成为南宋的著名学者。

*

*

*

2011年1月9日 粤北 连州

-

晚饭与众人吃腊肉,煮白萝卜、油菜、菜心火锅。今到距离此地约50公里的大东山,山高林密,听湖南籍一工长讲,他年轻时候的80年代初,曾在那里打工伐木,见有几抱粗的树木,那时山深无居民。野猪今已经难打获,每斤80元,有村民卖过来,吃来并无特别,形同猪肉,杀之可惜,但仍有偷猎。

-

黄昏,听诗人h谈生态与生态诗歌,有不少新鲜见解,理论。读诗人华海写的系列生态诗歌:《年三十,在山中》《立春》《山林之约》……等篇章,他出版好几部生态方面的诗歌,对现代与生态有许多思考。

-

沿着河岸散步,小城人少,空气就好,污染就少,但“副产品”是城市经济滞后,“有一利就有一弊”。隔岸北望远山。想此城现在车尚少,但也就几年的事,车流、污染、城市压力……一切都会瞬间到来,旧日必逝。

-

抄韩愈写于连州的诗篇《同冠峡》:

南方二月半,

春物亦已少。

维舟山水闲,

震坐听百鸟。

宿云尚含姿,

朝日忽升晓。

羁张感和鸣,

囚拘念轻矫。

潺湲泪久迹,

洁曲思增绕。

行亦且无然,

盖棺事乃了。

-

抄完,痛感韩愈当年的沉郁,明白读古人诗书必须“还原”当年的诗人之经历,所到迹地,仔细辨认研考当地历史山水风物等,结合来读,否则不深。韩愈一生应属还处于大唐相对稳定繁华时期,但还是外有战乱,内有弊政,他曾两次因直言朝政弊病被罢官贬谪,一次是为民请命减轻税负,一次是上书皇帝“谏迎佛骨”——当年因过分“奉佛”花费大量金银已经影响生产力——韩愈在被贬岭南期间对潮州一带文化很有贡献,倡导建立书院,及讲学,做过许多开化地方的好事,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诗人,为他而命名了韩江、韩山,地名至今沿用。

*

*

*

2011年1月14日 粤北 连州

-

有阳光(冬日多阴潮,阳光少见),见多有人家的腊肉晾晒于杆上,有一群群很小的黄鸟,飞来偷琢吃肉,农人讲,很多鸟儿前些年并不吃肉,是吃粮食的鸟,但现在变了,吃谷粒的鸟也吃肉,所以在山里晾晒腊肉必须赶鸟,不然会被鸟群吃光!一惊,看来随着人类“异化”,各种动物禽鸟都在迅速“连带异化”(!)

-

打工的农民家距城有的只有十几里,或几十里路,可以骑着摩托车来,言村里已经“征地”,但现在开发商尚未来盖房所以还可以种一年半载,村民很不愿意地被“征”,以后就永远没地了。言现在乡下不少地方比城里好,吃的和城里一样,白米饭,青菜不用买,肉也是三天两日买一回,家里电器都有,与城市区别不大,但比起来花费少,如果一家有人在家种地,又有人在城里(或镇上)打工,经济就很划算。

-

连州的汽车站,为本市目前的唯一交通枢纽,周遭建的比较简单,(比较更大的中等城市),好处是不乱,旅客不累,缺点是设施少,如打字复印就得跑很远。

-

晨起早点,见一可怜的流浪狗,很小白色,脏兮又瘦,不知它怎样熬过漫长寒冷的冬夜,也可能哪个寒夜冻死,“始乱终弃”(有许多动物不必人来乱“保护”,“保护”这个西化理念不确切,不如中国古时候的“顺其自然”好),城镇养“宠物”是西方近年流来的坏毛病,你看我国古典绘画,汉唐宋元明各代,画花鸟兰竹山水仕女等都有,但就是罕少有画城市里的狗,更没人画什么鳄鱼毒蛇,因其丑,易伤人,可见古时的东方都市文化就不鼓励养狗。——但此城宠物目前似还少,还没患上大城市的“异化病”。(不敢想以后)

-

人言北边有山名:古骑田岭,大概为湘粤从前的驿路,未去,公元815年刘禹锡经过骑田岭入岭南,感叹:“桂阳岭,下下复高高,人稀鸟兽骇,地远草木豪,寄言千金子,知余歌者劳”。

听一做饭师傅讲后,并记下制作腊肉的简易方法:(配方)

每一斤猪肉,加入三钱白酒,三钱白糖,三钱盐,腌制半天后,置于木杆上阴凉处晾晒通风(最好屋檐下),共12天,然后再置屋(或棚子里)里吊起来,(不要包装)再经历半月,就制作好。制作前肉的切法:每条不要太厚,6、7两左右,肉去皮、去骨。

制作好后的保存:可以放在冰箱里冷冻,也可挂在空中。(但不要包起来。)

制作时间:农历冬至左右最好。(余时味道不够)

-

但腊肉很难在长江以北、特别是黄河以北制作成功,原因是不够潮湿阴冷,那边太干燥,做出来会变成“肉干”。(所以当年我下乡的吉林省东部丘陵山区,老百姓把肉腌制在酱缸里,或埋在大粒盐的坛子里,看来各地因地制宜,均有道理)

-

对小吃、特产的思考。影响小吃、特产的一是物产,二是气候,三是地方风俗,其中气候不可小看,多数小吃、特产,离开本地就不好吃(要佐以气候吃),或不甚好吃,走得越远越没生命力,能通行天下像西北“兰州拉面”那样的东西并不多。

*

*

*

2011年1月15日 粤北连州

-

上午,乘车去瑶山乡,山比他处青葱,高大,路见两棵巨大百年老榕树,在一学校门外,人言此树去年洪水爆发曾救了不少学生(爬上树躲避洪水)。镇子外乡民种的菜很鲜嫩——有小白菜、带花的油菜、菜心、白萝卜等,四围高山,青绿,一条小河川流。午餐在镇上吃野猪肉、黄精肉、山鸡肉混合煮,很咸,又腥,还是多吃青菜好,少配加一点普通肉足矣(今天的野生动物乱吃并不一定有益健康)。

-

下午,驱车去看当地称为“竹海”的山谷,爬山,穿入山林,进南岭南麓渐深,山高林密,时有人家,在砍伐竹子、及其他树木,乡长言,一立方米木材1500元,所以现在人才刚种几年就伐了,可惜,应该等到起码七八年,最好十五年,才能成材。看竹树,多而密,各姿。初次采了一回竹笋,用锄头挖两棵树的中间根系脉络走向,但竹笋很不好找,富有经验的农人一天可挖到七八十斤,竹笋全生长于地底下,要凭经验。

-

乡长是瑶人,言,他掌握几种周边省份地方语言,及本民族数种不同方言。已汉化,本地瑶人亦全汉化,无服饰,有语言但无文字。山深好处是幽静少扰,空气水土均自然,坏处是不便利。言农民出山靠骑摩托、开三轮汽车,不通班车,因人少不赚钱(以前通,后取消)。

想,如上海人到此,一定不信世上除了“纷嚣不已”的城市,还有如此幽静可居之所,言夏日夜里需盖被子。

-

听言2008年南方雪灾,此南岭一带山里竹树悉被雪压断,损失浩大。说此处不少农民一家拥有几十亩山林,生活不愁。言整个粤北说是贫困山区,但农村并非内地的贫困县那么穷,而是“县穷民富”,县财政钱少,老百姓有资源有家底,历史上就不怎么穷。见几棵红豆杉树,类松杉,言为一级保护树木。见一种黄色竹,猜约为土壤的原因,可能此地下含矿。

下山数盘,言冬雪时难通车。途,见山民在公路边燃烧木材,山火患也,言几年前曾失过山火,而山深林密很难救火,又无路,只好任焼。

此番窥南岭真姿一二。

-

想:“老猿今日归山去”“长哨一声烟雾深”句,今生已不能“归山”,即使搬到山里也不成,惟有一天离开世界,道家和佛家智慧,认为这个世界的人是路过的,人身也是暂借的。

忆及,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见青山见我应如是”句(辛弃疾)“与我分手,忘我犹可,岂忘得此山水哉?!”